
2025年5月,期待已久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即将公布。回顾4月28日“2025民生访谈”,上海市人社局局长杨佳瑛的一番话大赢家,为这场即将到来的调整增添了更多确定性:新增养老金将从今年1月起补发!
这并非首次提及养老金上涨,但明确1月起补发的声明,无疑是强心剂。距离5月已不足数日,方案正式公布似乎指日可待。去年,养老金调整方案于6月17日公布,并在7月末前完成1至7月份的全部补发工作。今年的补发时间表与去年保持一致,暗示着方案公布时间可能也相差无几。
更令人振奋的是,今年养老金增长方案的定调时间——2024年12月,远早于去年的3月(两会期间)。这充分表明,充足的准备时间为提前公布方案创造了条件。2023年和2022年均在5月份公布了调整方案,今年处于5月中下旬,我们有理由充满期待!
然而,需要明确的是,本次调整仅针对2024年12月31日前退休人员。2025年1月至5月退休人员将不享受此次补发大赢家,需等到2026年调整方案公布后方可受益。
5月1日,人社部发布的《2025年一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安排》中,明确将“落实待遇调整,做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”列为下一步重点工作,并强调今年调整将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。
展开剩余63%回顾去年调整方案的“定额、挂钩、倾斜”三结合模式:定额调整为每人每月增加固定金额,体现公平性;倾斜调整则针对高龄老人(70岁以上,部分地区放宽至65岁)和艰苦偏远地区人员;挂钩调整则根据工龄和养老金水平进行,遵循“多缴多得大赢家,长缴多得”原则。
然而,去年的“倾斜”并未惠及中低收入群体,因为工龄短、养老金水平低的他们,在“挂钩”环节往往收益较少。例如,15年工龄与40年工龄相比,在每一年工龄增加1元的情况下,两者差距高达25元。
因此,今年若要实现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的目标,可能需要调整现有模式:降低挂钩调整系数(例如,由每一年工龄1元调整至0.95元),缩小高低收入群体间的差距;或者提高定额调整金额;亦或在倾斜调整中新增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倾斜政策。
无论采取何种方式,都必须秉持公平原则,既要保障高收入群体既得利益,又要有效缩小高低收入群体间的差距,避免新的不平衡出现。 这将是此次养老金调整方案的核心挑战,也是我们拭目以待的关键所在。
"大赢家
发布于:广东省领航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